日前(5/21)在苗栗LAVA鐵人三項賽事發生一名中醫師選手在游泳項目溺水身亡的憾事喚起了大眾對於賽事安全的重視,更讓鐵人三項這項連藝人都來爭相參與藉此提升形象的鍍金運動,引起了廣泛地討論。在本次眾多媒體採訪報導中,其中有一幕家屬質疑主辦單位為什麼要讓高達60歲的死者參賽的畫面,讓人格外鼻酸,但其實問題並不是出在年紀,因為鐵人三項運動在世界紀錄中,最年長的完賽者是美國 86 歲的修女 Madonna Buder,到今年共完成40多場鐵人三項比賽,突破鐵人們對年齡的框架與極限。所以回歸到意外可能發生的原因反而是要看運動與活動的安全本質,要知道鐵人三項賽事主要完成順序是以游泳、自行車最後乃至跑步並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的連續性運動,然而又可以在游泳項目中區分為海域類及淡水類兩大系統,其中本次意外發生地就是海域類的通霄海水域場;台灣近年在一窩蜂的三鐵熱潮下,三鐵賽事數量也從2014年的19場次,於2017年底全台暴增至近35~40場左右,年度賽事密集度堪稱世界第一的情況下,主要的游泳項目場地卻也僅有苗栗通霄、墾丁海域、台北福隆、台南馬沙溝、台中大安等少數開放性海域,因此許多初次參賽的選手往往選擇的是相對安全性高的台東活水湖、高雄愛河或宜蘭梅花湖等的淡水類系統。

然而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開心的參賽平安的完賽呢?以下這五件事,你不能不知道

1. 不是會游泳,就等於會在開放水域游泳

許多人以為在泳池如魚得水便能肆無忌憚地參加開放性水域賽事,但室內泳池與開放性泳域賽事的差異甚大,讀者不能不知:

1.1 拳打腳踢反覆重演(賽事中上千人陸續下水及泳道設計沒有任何一位鐵人沒被踢打過)

因為賽事特性,每一場鐵人三項賽事往往會聽到有人被踢斷門牙甚至肋骨的,主要發生處往往在下水後或上岸前三百公尺內或是轉折處,建議新手應該避免在人多區域,寧願多游一點距離避開人群。

圖1 多人同時下水考驗選手的賽事應對能力 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1.2 定位困難容易游歪(不像泳池下方有線讓你對準)

開放水域要游得安全且有效率,定位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採取自由式的參賽新手,好的定位技巧比游得快來得重要。小編往往在參賽時看見許多自由式的選手以Z字型的路徑划水前進多游了許多賽程,好不容易訓練得來的成果就此煙消雲散啊!在比賽現場,下面不會有像游池有線讓你參照,而在岸上清楚可見的浮球,往往因為海浪的載浮載沉而難以因此尋找路面上的定位點相當重要。

圖2 開放性水域定位能力尤其重要 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1.3 深不見底造成緊張(對於伸手不見五指許多人有恐懼,也往往會覺得有人跟在後頭)

不比有水線可拉或是階梯可踩,開放性海域一出了岸邊不遠深度往往是2米以上,加上轉折處與下水處通常有500~750公尺的距離,心理會有恐懼是正常的。然而只要一緊張或恐懼,就容易抽筋或被水嗆到。

1.4 海象多變需要經驗(無論是溫差還是海浪潮汐的變化,甚至是水中生物如水母的攻擊都是泳池碰不到的)

開放性水域最危險之處在於海象的多變,所以選手須在賽前上網並當地救生員詢問如暗流或是漲退潮的變化。

2. 不是會報名,就等於能在三鐵賽事中完賽

會參加賽事往往除了自己想要有的動機運動或挑戰自己外,不少參賽者是友人間好玩"推坑"後的結果,但無論出自於自願,參賽前也必須對想參加的賽事做足功課,無論是天然的制約因素,如:氣溫、當地常見海象,亦或是、人為因素:如下水梯次方式或是賽道規劃等,都必須在考量內。假設沒準備好寧願選擇放棄,畢竟命只有一條而賽事年年都會有。挑選高品質的賽事,及合適的裝備可以讓自己無傷完賽的機率大大地提升。本次苗栗LAVA賽事雖然突然變化的海象(瞬間持續大浪)造成意外,但同時間主辦單位卻也救起許多參賽者,除了幸運主要則是歸咎於報名簡章上看不出的安全管理機制,例如這場賽事有設立下水與上岸人數的統計能夠在一定時間內發現沒有上岸的人數差異,又或是比政府規定的還要多的救生員人數及完善的通報機制都是賽事品質的差異。另外,許多人以為穿了泳褲戴了泳鏡便能順利完賽也是個錯誤的觀念,其實善用其他裝備也能讓自己萬無一失,以下都是賽場上許多經驗豐富的老手常選用的裝備:

2.1 防霧劑及舒適性耐用的泳鏡

鐵人三項不比一般游泳,泳鏡需要應付選手間的拉扯及清晰的定位效果,加上溫差變化及長時間的佩戴,建議練習與參賽時所使用的裝備款式必須一致

2.2 魚雷浮標或CO2充氣浮具

雖然揹著魚雷浮標往往會被排在最後一個梯次才能下水,但相對性除了能讓自己心安許多外,在發現他人發生溺水的情況時也能第一時間拋出協助救生。

2.3 防寒衣或浮力褲

國內多數賽事開放在游泳項目穿著防寒衣或浮力褲,而這些裝備的妙用在於提升浮力,無論是海水或是淡水皆有一定顯著的效果。另外,防寒衣也有助於被水母攻擊的面積及誤觸礁岩時的傷害。

2048_72CA6463-9B01-8FC4-30D7-EEA98505BBAC.jpg

圖3 穿著浮力褲的選手 圖片來源:運動筆記

3. 不是有練習,就等於可在賽事中全身而退

書本裡沒教的事情在賽事中可多了,如身經百戰的選手就曾分享以下經驗

3.1 水母攻擊:避免碰觸鬚腳,水母頭無毒,可以用手輕推或壓開

3.2 逆浪游泳的技巧:鑽浪,不要衝在浪頭,利用蝶腰提早鑽入浪下,可避免被卷浪直擊

3.3 水中亂鬥:無法避免,應慎選梯次入水或是一次入水的賽事

3.4 呼救方式:如果判斷自身難以繼續進行,便需要第一時間拔下配戴的泳帽,舉手高揮讓救生人員方便辨別

3.5 觀浪:開放海域需注意漲退潮時間,要學習辨識浪與流的不同,例如:離岸流

3.6 訓練無蛙鏡下游泳

你有想過你的蛙鏡因為游泳中的拉扯而浸水甚至掉落嗎?假設你又游到半途而你又有近視?沒錯,人在衰時喝涼水都會塞牙縫,所以那怕不舒服,也要學習沒有蛙鏡的情況下也能游泳超過300公尺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醫護鐵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